揭秘夏海钧:从打工皇帝到风口浪尖配查查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大起大落中,提到恒大集团,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疯狂扩张”。而说到恒大,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夏海钧。
从2007年加入恒大开始,这位高管就靠着自己独到的战略眼光和玩转资本市场的本事,把恒大的销售额从几百亿一路推到了上千亿。可以说,他是房地产圈里的“操盘高手”。
不过,夏海钧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高薪。他的年薪高达2.98亿元人民币,而且一直稳居行业顶端。但更引人关注的是,在2021年恒大陷入债务危机的时候,夏海钧却在危机爆发前精准地卖掉了自己的股票,这难道只是巧合吗?还是他早就看穿了什么?
夏海钧加入恒大地产
2007年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特别火,那会儿恒大地产也正在快速发展,公司想努力突破年销售额达到100亿的目标,算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关口。
就在这个时候,夏海钧从他待了好多年的中信集团辞职了,跑去加入了恒大地产。虽然那时候恒大的规模和名气都比不上中信,但发展速度非常快。
夏海钧的经历挺有意思的。他出生在东北哈尔滨,学的是中南大学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是个工科生。这个专业背景让他养成了很严谨的思维方式。
打工皇帝夏海钧的奋斗史
后来啊,他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就在暨南大学读了个工商管理硕士,好好学了一通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他既有工科背景又有商科知识,再加上在中信集团工作时积累的金融和管理经验,这就让他成了当时房地产行业里不多见的那种能文能武的高级管理人才。
恒大老板许家印很快看出了夏海钧的价值,就把他当成得力干将,对他特别信任,把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做。
夏海钧:从复杂项目专家到恒大战略智囊”
虽然夏海钧不是学房地产开发或者市场营销出身的,但他在中信工作的时候积累了不少处理复杂项目和做宏观经济分析的经验,还特别懂商业模式。所以,他很快就进入了恒大做重大决策的核心圈子。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积极参与讨论恒大的发展方向。他用自己学过的各种知识,再加上在以前公司培养出来的宏观视角,给这家雄心勃勃的地产公司提供了很多关键的战略建议和风险评估。这些建议对于恒大突破百亿规模、成为全国性的龙头企业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恒大逆势崛起的秘密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一颗炸弹,在全球范围内炸开了锅。这场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没有哪个地方能躲得过去,就连咱们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也没能幸免。
当时整个房地产市场就像被泼了冷水一样,一下子冷了下来。银行也开始捂紧钱袋子,不再那么大方地放贷了。那些之前为了扩大规模而大肆扩张的房地产公司,现在都开始紧张起来,赶紧刹车,减少投资,生怕资金链断掉。一时间,整个行业都被一种悲观的情绪笼罩着,大家都觉得日子不好过。
就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恒大地产却表现得特别淡定,不但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加快了自己的发展速度。它就像是一匹黑马,在逆境中实现了快速增长,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逆袭大戏。
恒大模式探秘:许家印的三线城市战略
其实呢,许家印(夏海钧是恒大集团的首席财务官,这里可能是指许家印主导的战略)定的那个“三线城市战略”功劳很大。
这个战略的想法啊,就是不跟别人挤在那些竞争特别激烈、地价超级高的大城市,而是把眼光放到了那些三四线的小城市。那时候,很多大开发商都没太关注这些地方。
恒大的想法是,随着咱们国家城市化进程一直在推进,这些小城市其实也有很大的房地产市场机会,而且拿地的成本比大城市低多了。
恒大打响三四线城市攻坚战
恒大在实施这个战略的时候啊,在不少三线四线城市用特别便宜的价格买了很多地配查查,有些地每平方米的地价甚至才几百块钱。这么低的成本让恒大在后面的发展中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拿到这些地之后呢,恒大马上就开始推行自己的标准化开发模式,就是“快速开发、快速卖房”,这样能保证资金回笼快,也就是所谓的高周转。
同时呢,为了让自己的品牌在那些知名度不高的三线四线城市尽快被大家接受,恒大想了不少新招数,挺有创意的。比如推出的精装修交房和无理由退房的承诺,这两个政策在当时特别受欢迎,也确实帮恒大打开了市场。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们
“精装修”房子一出来,就解决了大家买毛坯房之后装修又累又费时间的问题,特别符合那些想图方便的购房者的需求。“无理由退房”这个政策呢,也大大降低了买房的风险,让买家心里更有底了。
用低成本拿到大面积的土地,再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快速建房,再加上一些创新的营销手段把房子高价卖出去,这一系列的操作正好踩准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启动的节奏。
恒大销售额首次超越万科登顶行业第一
金融危机之后,国家搞了个超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市场上钱也慢慢多了起来。在这个时候,恒大靠着“专注三线城市”的策略,销售额就像火箭一样蹭蹭上涨。
恒大的销售额一开始是百亿级的,后来一路猛冲,到2016年的时候,直接突破了3733亿人民币的大关。这可是个大新闻啊,恒大第一次超过了长期霸占行业第一的万科,成了中国房地产企业里销售额最高的公司。
许家印的金牌打手夏海钧的高薪路
恒大集团的销售额一直涨个不停,最后在2016年成功当上了行业的老大。这下,夏海钧的工资待遇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是那些财经记者们。
后来,根据福布斯这个权威财经杂志的数据,在2017年,夏海钧靠着2.7亿人民币的年薪,直接登上了“香港上市中资股CEO薪酬榜”的榜首。
之后的好几年,他的高薪也没停过。从2017年到2020年,他每年的工资都超过了2亿人民币。
揭秘夏海钧:恒大的幕后操盘手
除了在公众面前代表公司公布业绩、讲战略的时候露个面,夏海钧其实一直在背后默默发力,主导了好多关系到恒大发展的大事儿。
其中最厉害的一件,就是在2017年帮恒大地产拉来了1300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这可是一笔超级大数目啊!
另外,他还大力推动恒大旗下的各种业务分开上市。在他的带领下,像恒大物业、恒大汽车这些有前景的业务都一个个被分出去,单独去资本市场闯荡了。
许家印的“资本玩家”夏海钧
这一系列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操作啊,在当时那个市场环境下,大家伙儿都觉得这是个特别聪明的做法,既能把子公司的价值给好好释放出来,又能多条路融资,还能让整个恒大集团的身价往上涨一涨。
到了2021年,恒大集团之前几年猛冲猛打积累下来的巨额债务问题就开始慢慢冒头了。市场上开始有各种传言,说他们资金有点紧张,商业票据兑付也有点困难啥的,这事儿越传越热闹。
这时候,夏海钧在资本市场的那些操作就格外引人注目了,外界对他的每一招每一步都特别关注。
夏海钧减持套现超一亿港元
按照香港交易所公布的权益变动信息来看,夏海钧在2021年7月和8月这两个月里,可真是没少卖股票啊。
他把手里恒大物业的股票倒出去了不少,平均每股卖了大概7块3左右,总共卖了1000万股。
而且他还把手上所有的恒大汽车股票都清掉了,平均每股卖了大概3块2,算是彻底退出了。
许家印“自己人”高位减持套现超1亿港元
就这两笔主要的减持交易来说,夏海钧差不多套现了大概1.15亿港元。
这些减持操作完成的时间呢,正好是在恒大集团2021年9月之后全面爆发债务危机、市场开始剧烈波动的那几个月前。
许家印背后的男人彻底失联
2022年的时候啊,恒大物业突然爆出一件大事儿,说是134亿的存款被银行给强行划走了。这下子,大家伙儿才猛地反应过来,那个曾经在恒大里头排第二号人物的夏海钧,早就已经从咱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他去哪儿了?没人知道。再加上他已经加入了加拿大的国籍,这就让后面想要找他算账的事情变得特别麻烦。
到了2024年的5月份呢,深圳证券交易所发了个公告,说是要处罚一些责任人。可是呢,他们怎么都找不到夏海钧,连平时那些打电话、发邮件的方式都不行。最后没办法,只能在报纸上登了个公告,才算是把消息送出去。这也说明啊,他真的是彻底“失联”了。
震惊!恒大地产巨额财务造假内幕
不久后,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出来了,揭露了一个更惊人的内幕。
调查显示,是夏海钧在背后统筹安排的,恒大地产在2019年虚增了2139.89亿人民币的收入,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更是夸张到了3501.57亿人民币!
这些巨大的财务造假行为,主要是靠提前确认收入、捏造交易之类的恶劣手段完成的。他们这么干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财报,稳住上市公司股价和投资者的信心,顺便为以后的融资打基础。
夏海钧:从神秘失联到正式受罚
在2023年9月恒大创始人许家印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之后,夏海钧的行踪就变得特别让人关心了。他成了恒大事件里最神秘也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有人说,他在2023年的时候跑到美国去了,主要是在处理恒大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事情。还有些说法说,他可能是利用一些复杂的离岸公司架构,在国外藏着没公开的资产。
最后啊,在2024年9月,中国证监会终于正式公布了对夏海钧的处罚决定书。
夏海钧因造假被罚1500万且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因为夏海钧在恒大地产2019年和2020年的年报造假,还有骗发公司债券这两件事情里头,都负有直接的责任。而且他还是那个专门安排做假账的主谋,这事儿干得特别坏,后果也特别严重。所以啊,证监会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首先,警告他一下;然后,因为他犯了两个错,一个是假账的事儿,罚500万;另一个是骗发债券的事儿,罚1000万,加起来一共罚1500万。
另外呢,还对他实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这种超级严厉的惩罚,意思就是以后他再也不能在证券市场上混了,彻底告别这个圈子。
罚得轻?
这罚款对他来说真的没啥大不了的,就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而已。人家一年能赚近3个亿呢!
这罚款也太轻了吧?跟他的责任比起来、跟他赚的钱比起来,简直不值得一提。他那年薪,说白了就是从咱们这些购房者手里赚来的,是普通家庭辛苦攒钱买房子的钱,最后都变相成了他的收入。
证监会对夏海钧开出终身证券市场禁令
1. 证监会宣布,给当时的恒大总裁夏海钧来了个终身都不能再碰证券市场的处罚,还得罚款1500万。
2. 最近证监会出手了配查查,把当时的恒大总裁夏海钧给罚惨了,不仅得交1500万罚款,还被禁止一辈子进入证券市场。这是中国基金报9月26号报道的。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